云梦蔬菜扶贫模式入选全国案例,10万亩大棚助力8万农民脱贫
近年来,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,各地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径。在湖北省云梦县,一项以“蔬菜扶贫”为核心的扶贫模式应运而生,不仅入选了全国典型案例,更以10万亩大棚的规模,帮助8万农民成功脱贫,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一大亮点。
云梦县地处湖北省中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。长期以来,由于产业结构单一,农民生活水平较低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云梦县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将蔬菜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攻方向。
据了解,云梦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,建设了10万亩高标准蔬菜大棚。这些大棚采用智能化管理,实现了自动化灌溉、施肥、温控等功能,有效提高了蔬菜产量和质量。同时,云梦县还引进了多家蔬菜加工企业,将新鲜蔬菜加工成方便快捷的食品,进一步拓宽了蔬菜产业链。
在云梦县的蔬菜扶贫模式中,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。通过土地流转,农民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社或企业,自己则成为大棚的务工人员。这样一来,农民既获得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,又能在大棚里打工,增加工资性收入。
据了解,云梦县共有8万农民通过蔬菜扶贫模式实现了脱贫。其中,有近3万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租金收入,5万农民在大棚里打工,实现了工资性收入。此外,云梦县还通过培训农民,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,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。
云梦县的蔬菜扶贫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政策支持。国家扶贫政策为云梦县的蔬菜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,包括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支持。
二是产业带动。通过发展蔬菜产业,云梦县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。
三是科技支撑。云梦县引进了先进技术和设备,提高了蔬菜产量和质量,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。
四是组织保障。云梦县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的扶贫工作,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。
云梦县的蔬菜扶贫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未来,云梦县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,扩大蔬菜种植规模,提高蔬菜品质,让更多农民受益于这一扶贫模式,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。
总之,云梦县蔬菜扶贫模式的成功,充分展示了我国扶贫工作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。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,各地应借鉴云梦县的经验,因地制宜,创新扶贫模式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。
- • 大悟县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,万亩油茶种植迈向全流程数字化新时代
- • 孝感首个“零碳乡村”试点:光伏发电覆盖率超90%,绿色生活新篇章开启
- • 残疾人康复中心启用,免费服务惠及2000人次/年,助力残疾人群体重拾生活希望
- • 云梦“黄香故里”建成全国首个孝廉文化主题民宿集群,传承孝道文化新风尚
- • 汈汊湖荷花诗会盛大启幕,全国诗人共谱“千顷莲韵”
- • 应城长江埠新材料产业园签约10个亿元项目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刘华清故居陈列馆焕新升级,航母模型与AR技术共展海军建设辉煌成就
- • 孝感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容:亚马逊、速卖通设立华中物流中心,助力中部崛起
- • 长江产业基金注资50亿,孝感光电子产业集群化发展再添新动力
- • 孟宗文化园周边孝廉文化长廊建成,成为市民夜游新热点
- 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速落地,助力孵化企业突破五十家
- • “社区广场舞大赛总决赛落幕,50支队伍展现‘银发活力’”
- • 汈汊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圆满完成,452户渔民喜领新房钥匙
- • 大悟县光伏组件安装技能竞赛:产业工人展风采,角逐“光速工匠”荣誉
- • 华师附中孝感校区盛大落地:总投资15亿元,助力孝感教育腾飞
- • 孝感设立“乡贤智库”,百名专家田间开课破解技术难题
- • 孝昌“人才回乡”工程成效显著,年内吸引3000名技术工人返乡助力家乡发展
- • 孝感零碳产业园盛大启动:三峡集团投资50亿元打造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
- • 楚王城遗址公园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大型礼制建筑基址,揭秘古楚文明瑰宝
- • 孝南扶贫车间突破150家,助力5000名脱贫群众实现就近就业
- • 汤池温泉古法疗养体系:传承千年文化,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
- • 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开放,VR技术助力再现在线突围战役
- • 刘华清故居陈列航母模型,AR技术助力展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
- • 《民国上将何成濬日记数字化揭秘:武汉会战关键决策细节全貌再现》
- • 高铁孝感北站新增旅游接驳巴士,畅游孝感美景无障碍
- • 安陆市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基地挂牌,宁德时代需求对接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汉川市职校技能大赛创历史,6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展现职业教育新风采^[汉川]^
- • 孝感综保区B型保税仓启用:创新模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,进口设备“零成本”保税,企业现金流压力降70%
- • 宁德时代二期项目落户孝感:120亿元投资打造华中最大储能生产基地
- • 汉川服装产业带乘拼多多跨境电商东风,首月出口订单突破200万件
- • 大悟县“打糍粑耐力赛”开锣,夫妻搭档连续捶打2小时展现传统技艺魅力^[大悟]^
- • “孝行天下”公益基金成立,助力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
- • 全国小龙虾预制菜产业大会在汉川隆重开幕,签约项目金额超30亿
- • 农业担保体系助力新型主体融资突破20亿元大关
- • 孝昌孟宗哭竹VR体验馆:亲子游新宠,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
- • 大悟县鄂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盛大启用,辐射豫鄂两省30县市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招才引智”新政助力高层次人才:百万购房补贴,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全保障
- • “孝治之城”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典型案例:传承孝道,构建和谐社区
- • 汉川市汈汊湖全藕宴创新赛:厨师巧手雕出《二十四孝》藕雕,传承与创新共舞^[汉川]^
- • 孝昌乡村美食地图发布,30道农家菜成为“舌尖上的IP”
- • 孝感雕花剪纸惊艳亮相大英博物馆“东方雅韵”特展
- • 反诈宣传走进高校,5万师生共同签署“不参与帮信”承诺书,筑牢校园安全防线
- • 暴雨中消防员用澡盆转移婴儿,暖心照片获千万转发,彰显人间大爱
- • 湖北铝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签约新能源电池项目,迈入绿色发展新纪元
- • 鄂港澳经贸会孝感专场签约文旅综合体项目,港资注入60亿元助力孝感发展
- • 大悟县高店乡“乡村健康小屋”投用,远程问诊三甲医院专家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孝感雕花剪纸惊艳亮相联合国非遗展,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
- • 湖北职院激光专业荣登国家“双高计划”,全国领先地位确立
- • 孝感美食主题公交上线:车厢变身移动米酒博物馆,感受家乡味道
- • 大悟县教育改革再发力:32名校长摘“官帽”竞聘上岗,激发教育活力^[大悟]^
- • 汉川市杨林沟镇稻虾共作模式再创新高:面积突破5万亩,年产值破亿元
- •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助力120万农村居民,覆盖率全省领先
- • 日本NHK拍摄《长江文明》纪录片聚焦孝感民俗: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对话
- • 孝感雕花剪纸数字藏品登陆阿里拍卖平台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澴河生态修复工程助力20万村民,沿岸村庄焕新变身为湿地公园
- • “禽蛋合作社‘代养代销’模式助力3000户脱贫家庭走上致富路”
- • 校企共建“楚能新能源工匠班”:定向培养技术人才的创新实践
- • 高校联盟定点支援,助力乡村振兴: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00场次
- • 云梦鱼面非遗工坊开放体验:跟随师傅学揉“银丝面”,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
- • 孝昌机械制造产业园产值突破百亿,专精特新企业达12家,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孝感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,10万户居民共享“幸福升级”
- • 荆楚楷模揭晓!孝感护林员坚守深山30年荣膺称号
- • 我国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实现100%,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至30种,健康扶贫成果显著
- • 大学生孝文化微电影赛圆满落幕,《天仙配新传》摘得桂冠
- • 安陆古银杏群落保护条例正式出台,千年以上古树达58株,守护历史瑰宝
- • “红色物业”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,物业费降低服务品质提升
- • 孝感“小巨人”领跑湖北县域经济,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5家
- • 刘华清故居陈列馆焕新升级,航母模型展区与AR技术共展海军建设辉煌成就
- •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,年输出专业人才3000人
- • 王母湖生态渔场转型记:退渔还湖,渔民转产民宿年入十万元
- • 驻村工作队考评机制优化,387支队伍获省级表彰展现乡村振兴新成效
- • 汉川市汈汊湖退垸还湖工程圆满完工,新增湿地面积1500亩,助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
- • 百亿级锂电产业链落户孝感:宁德时代上游配套项目签约,年产值突破50亿元
- • 冻干米酒粉风靡日韩:一冲即饮,海外华人感叹“家乡黑科技”
- • 曲阳河湿地诗歌朗诵会,名家齐聚致敬屈原
- • 安陆市王义贞镇光伏扶贫电站扩容,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智能果蔬分拣机器人投产,日处理能力达200吨,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麻糖技艺第十代传人收徒:古法熬糖拉丝绝活入选省级非遗名录,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
- • 县长变身主播,直播带货助力藕农,汉川莲藕单场卖出50万斤
- • 孝感残疾人扶贫车间:手工艺品远销欧美,残疾人生活焕发新光彩
- • 大悟县宣化中学与红安列宁小学携手共建“大别山红色教育联盟”,传承红色基因
- • “世界睡眠日主题活动走进校园,3万市民参与健康筛查,共筑健康睡眠新风尚”
- • 汉川市创新举措:首设“教育质量进步奖”,10所薄弱学校获百万激励资金
- • 乡镇AI调解室上线,98%矛盾纠纷就地化解,智慧司法助力基层治理